欢迎来到启邦国际美术教育!

0755-8633 0999

刷屏之后,你还是不够了解贝聿铭

  • 发布时间:2019-05-27

  • 浏览:58

5月16日,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

被称为是“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

他的作品更是如同在“东西文化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

正如一位建筑界同行所说:

“贝聿铭的建筑仿佛变幻莫测的现代世界中一条奇妙的丝绸之路。”

 

贝聿铭.jpg

然而,也许他在你的朋友圈里刷屏了

但是你依然不够了解他以及他的作品

你应该静下心来,真正了解一下

 

但他的作品到底好在哪里?

贝聿铭的作品中的价值何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法国巴黎

1983年—1989年

卢浮宫.jpg

卢浮宫的设计贝聿铭共花了15年的时间

而在接下这个项目之前

贝聿铭还用了数月时间参观了解卢浮宫

卢浮宫.jpg

然而,玻璃金字塔1989年落成以前

设计理念却遭受巨大非议

1984年1月法国历史古迹委员会会议上,仍遭遇公然嘲讽甚至辱骂

他甚至没机会解释自己的设计理念

但在现代看来,金字塔的极简几何图形与现代高科技表现形式相比毫不逊色

现任馆长让—吕克·马蒂内认为

“全世界博物馆中,只有卢浮宫的入口本身堪为艺术品。”

贝聿铭和卢浮宫.jpg

△贝聿铭与卢浮宫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项目(NCAR)

科罗拉多州落基山脉

1960-1967年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jpg

在大山之间建造一座建筑,确为一件难事

因为无论建筑再过宏大,在山脉的环抱下

也不过显得渺小如同玩偶

为了获取灵感,贝聿铭甚至深入岩穴找寻印第安人的遗迹

在山野之中露营,对当地的光线与气候进行了考查

启邦也一直鼓励孩子们,走出家门,走出教室

去拥抱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看看世界有多美

启邦2019俄罗斯暑假艺术游学团.jpg

理论知识总归需要你来检验。

他就地取材,将建筑将外立面的材质颜色充分融入了环境

加之与山脉本身的肌理相呼应

整个建筑显得庄严而有力,如同做瑜伽时身体顺应延绵的呼吸一般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jpg

最终,实现了赖特对建筑的最高赞誉

“我们从不建造一座位于山上的建筑,而是属于那山的”。

 

 

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6-1997年

美秀美术馆.jpg

美术馆的交通设计必须充分对于山谷地理自然环境的保护

贝聿铭在两山之间修建了一条长达200米的隧道,

通过一座120米的吊桥将隧道与美术馆入口衔接起来

这一巧妙的构思,

使得密林深处塑造出了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

美秀美术馆鸟瞰图.jpg

并且,基于设计理念以及安全性的双层考量

贝律铭将建筑物的主体埋藏在地下,只留两成露于地表

很好的保证了在不破坏环境的大前提之下

让建筑“湮没”于自然风光之中


苏州博物馆

2003年—2006年

(新馆)

苏州博物馆.jpg

苏州博物馆被称为是贝聿铭的“小女儿”

他大量使用玻璃,和采用开放式钢结构

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质材料

由几何形构成的坡顶

传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

苏州博物馆内部.jpg

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充分体现“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

室内最大限度的透入自然光

光线使空间变化,移步换景,借助光线的忽明忽暗

产生不同的视野与感觉

穿行其间,光影灵动,有恍然穿越时空之感

苏州博物馆外部.jpg

整个新馆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呈现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

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

和白墙相搭配,清新雅致


香山饭店

北京

1982年

香山饭店.jpg

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北的香山公园内

贝律铭将中国传统园林与民居的设计手法

渗透到这座建筑的各个角落

香山饭店内部.jpg

旅馆大门、入口门厅、中庭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周线构图

但建筑主立面并不是完全对称

而是顺应地势和环境

自由开阔,蜿蜒曲折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塔尔 多哈

2000—2008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jpg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一座人工岛屿之上

因为贝律铭不想让博物馆湮没在周边新建建筑中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独特的外形.jpg

它被称为是“迄今为止最全面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交错相切的几何立方体在光线的照耀下有千万种变化

光与影成为了建筑的主角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内部.jpg

贝聿铭力图创造一座建筑博物馆,

涵盖伊斯兰建筑精华

为更好的展现伊斯兰建筑的精华和文化内涵

91岁高龄的贝律铭在中东考察数月

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文大厦.jpg

建筑的外形如同一把尖刀,

贝聿铭先生说,他应该代表“中国人民的抱负”

如同竹子的“节节高升”

象征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

整座大厦的立面 ,匀以蓝灰色玻璃作为幕墙

它贯穿以规范的450角的斜向装饰线,使由下至上产生重叠感 

但又在重叠中发生变化

从而有了向上的动感


德国历史博物馆

德国历史博物馆.jpg

贝聿铭说:“我设计的楼梯塔是有些好奇,但是它应该是这样的。”

“它应该引诱人们在这个大楼里走动,充满好奇与享受。”

事实正是如此

每走一步就展开了明亮大厅的新景色

向外看,展现的又是柏林市中心的建筑

楼梯塔内的阶梯平坦,

完全可以安心地从地面观赏到外面的天空

或者欣赏近在几米之外的雄伟的巴洛克建筑“军械库”


其他作品欣赏↓↓

 

波士顿美术馆

波士顿美术馆外部.jpg

波士顿美术馆内部.jpg


美国 摇滚名人堂博物馆 (1995)

摇滚名人堂博物馆.jpg

摇滚名人堂博物馆.jpg

摇滚名人堂博物馆.jpg


中国 澳门科学馆 2006)

澳门科学馆.jpg

澳门科学馆.jpg


肯尼迪图书馆

肯尼迪图书馆.jpg

肯尼迪图书馆.jpg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jpg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jpg


雅各布·杰维思会议中心

雅各布·杰维思会议中心.jpg


贝聿铭在文章里说

“没有人能永远风光,但建筑是悠久的……

任何名分都会随时间流逝,真正留下来的只是建筑本身。

102年的设计人生,四大洲都留下了他的名字。

相比起那些建筑,贝聿铭本身所代表胜过了建筑的永恒。

 

他充分利用了美国的机遇,但又从未失掉自己的文化根源。

他的建筑中既融合了现代的技巧,

又与当地的文化肌理相结合,显得那样的个性鲜明。

所谓“和而不同”,便是这样的境界。

相信即使是不懂建筑的人,也会深深被它们所吸引。


贝聿铭的建筑理念和启邦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

一个是因地制宜,

一个是因材施教,

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

启邦给每一个学生

制定一个长期合理的学习及成长规划。

启邦不仅教学生绘画,

也注重学生的专注力,

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高艺术素养。

启邦采用“长板理论”育人理念,

多方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更好的走向艺术的彼岸。